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脾胃学说与气虚体质的关系.方法研究祖国传统医学对脾胃学说及气虚体质的认识,结合近几年来学者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成果,探讨气虚体质的特征及先天、后天与气虚体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脾胃学说与气虚体质的关系及调补后天对改善气虚体质的影响.结果脾胃功能的强弱决定了元气的盛衰、生机的活跃,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气虚体质的发生与否.结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强弱与气虚体质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调理脾胃在改善气虚体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推荐文章
脾胃学说在儿童体质保健中的应用研究
脾胃学说
儿童
体质理论
气虚体质与相关疾病研究
气虚质
原发性高血压
2型糖尿病
伤寒论脾胃学说初探
脾胃
中医学术发掘
中医体质学说与辨“质”诊断
中医体质学说
辨“质”诊断
辨证论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脾胃学说与气虚体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脾胃学说 脾气虚 胃气虚 体质
年,卷(期) 2006,(2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6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
字数 49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23.06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佩光 23 213 9.0 14.0
2 潘奔前 20 201 10.0 13.0
3 周俊亮 35 373 11.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胃学说
脾气虚
胃气虚
体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