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大学图书馆员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测试,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图书馆员性格特征中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了解馆员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馆员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能力等,进而对图书馆员的选拔、岗位配置、职业开发和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数.方法:采用自愿接受测试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的46名馆员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该问卷是从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维度对人进行描绘.内容包括16种人格因素即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及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性;在职业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全套测题共187题.每题设有A、B、C 3种可供选择的答案.A表示是的记0分;B表示介于A和C之间记1分:C表示不是的记2分.被试馆员可任选其中最符合自己情况的一种作答.将测试结果输入心理测试软件系统,在得到各量表的原始分数后,通过对照常模表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记分.根据得到的原始分和标准分的高分和低分特征,能明确描述16种基本人格特征.根据公式进一步推算人格类型的次元因素和综合个性应用评价分数.再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发放问卷72份,回收46份且全部合格.回收率63.9%,有效率100%.①在16种人格因素中,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馆员的聪慧性、幻想性、自律性分值高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怀疑性、紧张性低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馆员的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适应性与焦虑性及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方面的分值高于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③次元人格因素和应用分数在平均值和高低分的分布上,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大于平均值的人数达70%.在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中,小于平均值的人数达39%.结论:在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进行的小样本的人格测试中,被试馆员在聪慧性、幻想性、自律性、怀疑性、紧张性因素上,及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适应性与焦虑性及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方面均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的测试数据有差异.心理素质是大学图书馆员从事信息组织和服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之一.馆员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能力上,还表现在人格上.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格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图书馆 问卷 人格
年,卷(期) 2006,(46) 所属期刊栏目 群体心理特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49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46.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大为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图书馆
问卷
人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