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的影响,为预防缺血性复发寻找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04-07/2005-12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以查随机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头针组(n=32)和体针组(n=28),头针组根据<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健侧顶颞前斜线与顶颞后斜线治疗,用30号1.5寸毫针,在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从上而下以三段接力刺法连刺3针,留针30 min,期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次2~3 min,同时在留针期间需配合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体针组选穴依据<针灸学>的治则及处方,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等;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均取双侧穴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 d,连续治疗8个疗程,即2个月.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6个月采静脉血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含量的变化.同时,在治疗后第6个月比较两组的脑卒中复发率.结果:参与观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第2个月,头针组与体针组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2.47±2.50),(18.61±2.27)mol/L;(17.10±1.68),(18.13±1.60)mol/L;(3.68±0.88),(5.02±1.03)g/L;(4.39±0.93),(4.69±0.90)g/L;P<0.01],且头针组于治疗后第2,6个月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体针组降低明显(P<0.01).②治疗后第2个月,头针组与体针组血清抗凝血酶原Ⅲ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08.88±25.59),(193.88±23.64)mg/L;(191.89±23.23),(189.29±22.97)mg/L,P<0.01],且头针组于治疗后第2,6个月血清抗凝血酶原Ⅲ水平均较体针组升高明显(P<0.01).③治疗后第6个月,头针组脑卒中的复发率为3%,体针组脑卒中复发率为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疗法与体针疗法均可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并可升高抗凝血酶原Ⅲ,且头针组对以上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的影响较体针组明显,能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其预防脑卒中复发可能与对以上因素的调节有关.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头针/针灸疗法 脑缺血 复发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原 高半胱氨酸
年,卷(期) 2006,(2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50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2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唐法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51 761 16.0 25.0
2 张红星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150 1865 21.0 31.0
3 李雅洁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2 2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8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头针/针灸疗法
脑缺血
复发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原
高半胱氨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