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现有的研究结果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再生能力低下与损伤局部缺少支持神经元生长的微环境有关.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是否通过促进损伤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提高而起作用,目前尚缺少大量分子水平的实验证实数据.目的:采用形态学、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及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针灸科,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材料:实验于1999-01/2002-02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260±9.52)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只.方法: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作椎板切除.术后2 h,对电针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取大椎、命门和L2夹脊、环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后接G6805型电针仪,疏波,0.8 Hz,0.3~0.6 mA,以肌肉有轻微的抖动为宜.1次/d,每次30 min,连续治疗30 d.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自行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和Rivlin方法分别于术后2 h,30 d进行运动功能测定.①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以完全瘫痪,针刺时下肢无反应到正常行走记作0~6分.②改良的Rivlin方法:斜板由两块矩形的合金板通过铰链于一端相连而成,板从水平位置(0°)起绕轴旋转,斜面角度可以测出.将大鼠头朝前,身体纵轴与斜板纵轴垂直放置,逐渐增大板与水平间的角度,直至大鼠不能保持原有位置5 s时,记录这一临界角.原位杂交检测,光镜下明视野记录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并摄片.主要观察指标: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Tarlov评分)、脊髓损伤大鼠斜面测试临界角度(改良的Rivlin方法)、各组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1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脊髓损伤2 h后,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的Rivlin方法斜面临界角均明显下降;30 d后,两组的改良的Tarlov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电针组的恢复较明显,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40±6.62,27.80±1.10;(35.40±6.62)°,(27.80±1.10)°,P<0.05].②伤后30 d,电针治疗组大鼠病理损害程度较损伤对照组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增加较损伤对照组明显(28.13±1.64,12.63±1.41,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可能减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因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