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指标影响的规律,以便将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推广应用.方法:于2005-04/07选择山东师范大学在校健康大学生志愿者175人为实验对象.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对体育系学生(n=125)及普通系学生(n=50)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记录分析,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结果:175人均完成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育系学生左右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及Ⅴ波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普通系学生(P<0.05);左右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波及Ⅰ~Ⅴ波的峰间期较普通系学生明显延长(P<0.05).②体育系及普通系学生左右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Ⅱ波的潜伏期以及Ⅰ~Ⅲ波的峰间期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普通系学生相比,田径专项学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Ⅴ波的潜伏期,Ⅰ~Ⅲ波、Ⅰ~Ⅴ波的峰间期显著延长(P<0.05);球类专项学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Ⅳ、Ⅴ波的潜伏期,Ⅰ~Ⅲ波、Ⅰ~Ⅴ波的峰间期显著延长(P<0.05);与田径专项学生相比,球类专项学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④体育系学生,不管是田径项目还是球类项目的学生,其左右耳听觉反应时明显短于普通系学生(P<0.01).⑤无论是田径专项或是球类专项学生的听觉反应时较普通系学生显著缩短(P<0.05).结论:长期的体育运动可提高上橄榄体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球类运动对其的影响较田径运动更加明显.
推荐文章
头晕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头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动态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诊断脑性瘫痪的敏感性对比
脑性瘫痪/诊断
脑电描记术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30例报告
帕金森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运动项目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体育运动 田径运动
年,卷(期) 2006,(2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67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2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敬国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 67 631 14.0 21.0
2 车广伟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 4 33 2.0 4.0
3 朱玉珍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 4 45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体育运动
田径运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