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三维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调查国家健将级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腾空和过渡阶段肩关节运动损伤原因.方法:2004-06/07发放调查问卷14份,调查14名国家健将级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构成比.2005-03采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影的测量方法,用两台有电子快门的进口松下摄像机,对运动员现场比赛、训练进行定点拍摄,拍摄频率为50 Hz.再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分析系统,进行图像采样和数据计算,获取生物力学指标,重点分析腾空和过渡阶段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包括左脚离地瞬间至左脚着地瞬间肩髋角、拉引角、肩轴角、左肩速、右肩速等指标.结果:①14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100%.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国家健将级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构成比最高的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损伤(34%),其次是肩袖损伤23%,肩锁关节扭伤及脱位、脱位与半脱位(盂肱关节)、三角肌拉伤、其他分别占14%,3%,5%,18%.②腾空和过渡阶段肩关节的生物力学指标:左脚离地瞬间肩髋角度为27°,拉引角度为150°,肩轴角度为-12°;右脚着地瞬间肩髋角度为72°,拉引角度为151°,肩轴角度为-85°,左肩速度为2.43 m/s、右肩速度为1.37 m/s;左脚着地瞬间肩髋角度为58°,拉引角度为136°,肩轴角度为19°,左肩速度为3.49 m/s,右肩速度为1.89 m/s.结论:①腾空阶段,拉引角变化幅度大,投掷臂并没有随身体向投掷方向转动,而是向后主动用力,这可能是发生肩锁关节扭伤脱位的重要因素.②过渡阶段,根据肩关节拉引角、肩轴角、肩速的变化看,此阶段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国家健将级女子铁饼运动员腾空和过渡阶段肩关节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肩关节 损伤 生物力学 运动损伤
年,卷(期) 2006,(44) 所属期刊栏目 运动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49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4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元敬 河北经贸大学体育部 23 103 6.0 9.0
2 赵双印 河北经贸大学体育部 25 108 7.0 9.0
3 王旭光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肩关节
损伤
生物力学
运动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