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特征进行评价.方法:①选取2003-03/0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7例作为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仪器设备:荷兰菲利蒲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高频探头频率4~10 MHz.③应用超声技术观察患者动脉内膜有无增厚及斑块部位、大小和回声特点.调整仪器进入AD状态,图像采集深度4 cm,总增益(信号放大)50 dB,侧向增益补偿置于50线,时间增益补偿置于50线,上述仪器条件设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调整探头角度以获得理想的颈动脉二维图像,连续取样记录于光盘上.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二维超声表现进行斑块分型,计算斑块低回声区所占斑块面积百分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图像平均强度值的比较:正常内膜图像平均强度为(39.05±7.09)dB,脂质型斑块为(33.5±4.6)dB,纤维型斑块为(44.38±3.14)dB,钙化型斑块为(56.77±4.94)dB.②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外膜的比值:正常内膜斑块与外膜比值为(64.87±10.02)%,脂质型斑块为(61.80±4.38)%,纤维型斑块为(78.36±7.86)%,钙化型斑块为(110.23±8.7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斑块与外膜比值、低回声区所占斑块面积百分率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4.29%,脂质性斑块发生率最高(47.46%);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88.9%,纤维型斑块发生率最高(40%).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斑块与外膜比值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71.18±12.53)%,(102.65±14.02)%,P<0.001],但低回声区所占斑块面积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65.76±11.38)%,(21.65±8.44)%,P<0.001].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定量评估斑块组织特征,且颈动脉组织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