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住院治疗情况.方法:于1999-01/2001-09选择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确诊的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131例.从病案室检出其病历,将相关资料填入预先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躯体状况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应用不同类抗抑郁药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该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通过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重度)及治疗前后的血液分析、肝功能、心脑电图检查结果,对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环类抗抑郁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应用自行编制的老年抑郁症住院治疗患者简明精神症状调查表对无抽搐电休克与非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的精神症状进行比较.结果:13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抗抑郁药治疗效果比较: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和环类抗抑郁药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接近.②抗抑郁药治疗副反应比较: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治疗的副反应发生情况较环类抗抑郁药治疗的副反应少,两者相比在发生数量上除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失眠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非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精神症状比较:13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71例(54.2%),未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60例(45.8%),两组精神症状比较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发生较多(50.0%,18.3%,P<0.05).结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与环类抗抑郁药疗效基本一致,但前者与后者相比其副反应明显少而轻.对伴有威胁生命的自杀行为者应首先考虑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推荐文章
住院抑郁症病人自杀未遂情况调查
抑郁症
自杀
护理干预
住院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的现状调查
抑郁症
抗精神病药物
住院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抑郁症
复发
支持性心理治疗
生活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老年抑郁症患者住院治疗特点的回顾性调查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老年人 抑郁症 住院 治疗
年,卷(期) 2006,(2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37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2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新凯 27 298 9.0 17.0
2 吴红东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 6 24 2.0 4.0
3 冯艳芳 保定市第六医院精神科 1 2 1.0 1.0
4 苏建宁 江西省荣军医院精神科 2 2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老年人
抑郁症
住院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