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调查警察院校实战训练中中度和重度损伤发生的背景信息和相关损伤康复状况,了解重度伤的发生规律.方法:于2005-05/06抽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在警察实战训练过程中发生中度伤以上损伤的学员310人,采用运动损伤调查表对其损伤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度以上运动损伤的发生次数、发生时的临场信息、个体对运动损伤致伤因素的态度、运动损伤康复手段、康复效果和个体参与实战训练的相关信息.并针对重度伤的发生规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0人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部位发生频率依次为:距小腿(踝)关节(13.83%)、四肢指(趾)(11.93%)、足部(11,04%)、腕关节(10.41%)、腰部(9.39%)、大腿(9.26%)、肩关节(8.76%)、颈部(8.63%)、肘关节(7.36%)、小腿(6.47%)和膝关节(2.92%).②损伤类别依次为:扭伤(17.53%)、拉伤(17.05%)、挫伤(15.91%)、擦伤(12.99%)、劳损(10.06%)、骨折(8.77%)、撕裂伤(7.31%)、关节脱位(6.00%)和其他类(4.38%).③重度伤产生原因分别为:准备活动不足、技术错误、自保不力、运动着装和场地因素、对抗性项目对方未按规则对抗、思想麻痹、疲劳、心理因素和气候温度条件.④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治疗效果的有效医疗手段为口服给药和中医疗法.⑤影响重度伤发生后的警体锻炼的因素:关注自己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运动损伤是否可有效预防的态度、年龄、伤后救护知识掌握情况和运动损伤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结论:实战训练损伤的重点损伤部位为各科目运动中的距小腿关节和擒拿格斗中的肩关节、颈部、腰部、腕关节、肘关节;损伤类型以挫伤、擦伤、扭伤和拉伤为主;伤后应多进行口服给药和中医治疗;个人在思想上的重视与运动器械、场地条件影响学员损伤的发生和发生后的康复效果.提示警察院校学员实战训练损伤的防范教育至关重要.
推荐文章
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新兵
军事训练伤
流行病学研究
军事医学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若干注意事项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定义
抽样策略
偏倚控制
军人眼外伤流行病学调查及救治策略研究
眼外伤
军事人员
流行病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警察院校学员实战训练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运动损伤 流行病学因素 抽样研究
年,卷(期) 2006,(20) 所属期刊栏目 运动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9.4
字数 47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20.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小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战训教研部 45 223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运动损伤
流行病学因素
抽样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