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回顾有关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中药的整体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对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以2000/2005年发表的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及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文献为主,并结合以往所做工作,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以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中药的整体调节效应进行探讨.结果:目前中医药研究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为模拟现代医学发病原理进行复制,很难对模型进行证候划分,影响了中药复方"方证对应"治疗特色的发挥.中药复方有效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物有效组分间协同作用的评价,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结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应尽量贴近中医学理论,寻求现代医学病症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中医证候的客观综合指标体系,进而复制出符合该指标体系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以此为基础,选择对证治疗药物,从方证对应的角度着手用药,可以深入系统地阐明中药复方的体内作用机制,为找寻中医"证"的实质提供新的方案和手段.由于中药复方组成复杂,如何准确把握中药复方中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活性物质,客观评价药物有效组分间的协同作用,仍然是目前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与复方药物及其整体调节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医学 中药学 药理学
年,卷(期) 2006,(15)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6-15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2
字数 56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5.06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家玮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90 352 10.0 14.0
2 孙建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211 2709 27.0 38.0
3 张爱林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3 2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10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学
中药学
药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