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以其亲本及汕优63、培两优288为对照,采用不同的施肥水平处理,分析比较生育期动态、3片功能叶总叶面积、千物质积累等特征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最长(尤其是籽粒灌浆期较长)、最后3片功能叶叶面积最大;两优培九生物产量高于亲本,高肥条件下,两优培九生物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最多;高、中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平均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最多、有效穗数多于汕优63.说明株叶形态好、光合面积大、最后3片功能叶功能期长、物质积累多、籽粒灌浆期长,在肥水较充足时,能较好地协调穗粒数和有效穗数间的关系是高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推荐文章
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研究
e-杂交稻
株形
产量构成
抗倒性
品质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
杂交稻
再生稻
增产技术
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研究
超级杂交稻
茎秆
维管束
产量潜力
杂交稻“三两”栽培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杂交水稻
“三两”栽培
高产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产杂交稻增产潜力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稻 全生育期 籽粒灌浆期 每穗实粒数 增产潜力
年,卷(期) 2006,(19)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69-4871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
字数 26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6.19.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丽华 26 231 6.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9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稻
全生育期
籽粒灌浆期
每穗实粒数
增产潜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