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兔耳痤疮动物实验模型,用中药制剂消痤霜外涂,观察其疗效.方法:①实验于2003-07/08在北华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家兔20只.②建立兔耳痤疮动物模型:于每只家兔左右耳内侧耳管开口处2 cm×2 cm范围,每日涂煤焦油1次,每次0.5 mL,连续2周.③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右耳痤疮模型用消痤霜擦剂(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连、金银花、龙葵、积雪草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制备成外涂水剂,呈淡黄色),2次/d,每次约1 mL擦涂,连续2周.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④14 d后对两组兔右耳及实验组兔左耳痤疮模型处皮肤做肉眼观察及病理活检,进行组织学观察.痤疮模型组织学判定分级标准:0级为无痤疮表现;1级为毛囊漏斗部可见少量致密角化物质;2级为毛囊漏斗部可见中等致密角化物质,并向皮脂腺延伸;3级为扩张的毛囊内有广泛的角化物质,人类痤疮相似.⑤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死亡1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19只.①实验组涂抹消痤霜2周后,肉眼见:局部毛囊角栓减少,部分角栓脱落后遗留点状凹陷的毛囊,丘疹变平减少;组织学观察见:表皮增厚明显减轻,真皮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但仍见毛囊口轻度扩张,有少量疏松角化物质充填.②对照组实验2周后肉眼仍可见明显的毛囊角栓,但丘疹减轻或变平;组织学观察见:角化过度,真皮内仍见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口及漏斗部仍见角化物质堆积,漏斗部扩大如壶状.③实验组治疗后痤疮模型组织学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0.6±0.52),(2.5±0.53)级,P<0.01].结论:中药制剂消痤霜对兔耳痤疮实验模型具有减少毛囊的角栓、减轻真皮炎症和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推荐文章
清热消痤颗粒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抗角化作用
清热消痤颗粒
痤疮,寻常
模型,动物
角化
玉容消痤颗粒抗实验性兔耳痤疮研究
玉容消痤颗粒
痤疮模型
丙酸杆菌
油酸
银黄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寻常痤疮
@银黄消痤胶囊
动物实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消痤霜对兔耳痤疮实验模型的干预效果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药学 痤疮,寻常/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动物 治疗结果
年,卷(期) 2006,(7) 所属期刊栏目 骨科疾病康复相关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0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58.73
字数 27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07.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鸿儒 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 7 24 3.0 4.0
2 赵大华 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 8 1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药学
痤疮,寻常/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动物
治疗结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