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运用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系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方法:实验于2005-03/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按照Medhurst等报道的方法制作胫骨癌痛模型.大鼠麻醉后仰卧位捆绑,从左侧胫骨上部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胫骨,使用20 mL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之后换上10 μL注射器进入骨髓腔,缓慢注入3 μL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9L-1),注射完毕后用骨蜡封住针孔,皮肤缝合.对照组动物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等体积Hank液,其余操作同模型组.①机械性痛觉超敏:使用37400-002型接触刺激仪测定大鼠足底缩爪阈值.造模前测定足底基础痛阈值,从次日开始连续测痛,将刺激仪细纤维接触大鼠左侧足底中部,在5 s内最大可追加至50 g力量,观察大鼠缩爪反应并记录缩爪阈值.每只动物测试5次,两次测试至少间隔5 min.②辐射热痛:使用BME-410A型辐射热测痛仪评价大鼠对热刺激的反应,将大鼠置于玻璃板上,使用热辐射仪照射其后趾相应的部位,记录从照射到缩爪反应的时间,即缩爪潜伏期.在实验前均先测定足底基础痛阈值,测量同一部位时,每次间隔5 min,以使其痛觉恢复正常,每只大鼠左右足底各测试3次,缩爪时间即为其痛阈值.两组于术后8,14,22 d,将大鼠麻醉后术侧后肢进行X射线摄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两组术后骨质破坏情况.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行为学观察:对照组大鼠对机械痛和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模型组大鼠机械痛刺激与对照组大鼠在术后的前12 d缩爪阈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4~22 d,两组缩爪阈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辐射热痛刺激在术后的前6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16~22 d,两组对测痛仪刺激的辐射热痛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影像学观察:对照组大鼠术后8,14,22 d,将大鼠麻醉后对术侧后肢进行X射线摄片未发现骨破坏.而模型组术后8 d,仅见注射部位松质骨小的放射性缺省病灶;术后14 d X射线显示松质骨放射病灶增多,骨皮质缺失;术后22 d放射学显示严重的骨破坏,多处骨皮质缺失.③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大鼠于术后8,14,22 d,将术侧后肢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未见骨小梁、骨皮质破坏.而模型组术后8 d,大鼠后肢苏木精-伊红染色见骨髓腔有异型细胞,骨小梁未见广泛破坏;术后14 d可见肿瘤细胞充填骨髓腔,引起骨小梁广泛破坏;术后22 d可见肿瘤细胞穿破骨皮质,侵及周围肌肉及软组织.结论:采用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系成功复制大鼠胫骨癌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