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和胃,理气化积"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4-09/2005-09河南商丘医专附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中西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每组43例.均对干预方案知情同意.②中药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和胃,理气化积"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 g,砂仁12 g,炒白术12 g,陈皮12 g,枳壳12 g,茯苓12 g,甘草6 g,焦三仙各12 g.该中药由本院中药房提供,1剂/d,水煎2次,取汁600mL,分3次饭前1 h温服,7 d为1个疗程.③中西药治疗组:给予上述中药,剂量、用法、疗程同上.西药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均20 mg/次,3次/d;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多酶片,3片/次,3次/d.7 d为1个疗程.④西药治疗组:给予上述西药,剂量、用法、疗程同上.各组均干预14 d.⑤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进行胃部B超检查,计算半排空时间;采用多道胃肠电生理仪进行检测,记录指标为主频、慢波频率.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药治疗组和中西药治疗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振幅、频率和运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t=3.21~17.71,P<0.05),西药治疗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近(P>0.05).②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和中西药治疗组胃电图的主频、慢波频率明显快于治疗前(t=24.03~48.15,P<0.01),西药治疗组胃电图的主频、慢波频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药"健脾和胃,理气化积"汤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
推荐文章
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8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
补脾剂/治疗应用
疏肝健脾和胃汤
健脾益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
健脾益胃法
补中益气汤
自制健脾和胃冲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健脾和胃冲剂
吗丁啉
功能性消化不良
自制健脾和胃冲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健脾和胃冲剂
吗丁啉
功能性消化不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健脾和胃中药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消化不良/中药疗法 胃排空 健脾
年,卷(期) 2006,(15)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1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9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5.06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修云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18 58 5.0 7.0
2 赵丽丽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化不良/中药疗法
胃排空
健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