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了解决临床上颌宽度不足问题,在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横向牵张成骨术,分析上颌骨应力分布与位移趋势.方法:实验于2005-01/03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实验室完成,在已建立的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相当与第一磨牙处行横向牵张成骨术.①在腭中缝相当于第一磨牙部位放置牙支持式牵张器,以第一磨牙根部腭侧为加力点,平行于腭穹隆进行单侧0.5 mm位移加载.②计算加载条件下各点的应力,应力>0时,为张应力,表明此处受牵拉,应力<0时,为压应力,表明此处受压缩;计算加载条件下各点X,Y,Z轴位移.结果:①第一磨牙处加载时:第一前磨牙点、尖牙点、上齿槽座点处产生较大张应力,分别为1 672.00,551.850,387.540 MPa.②X轴方向的位移:横向最大位移在第一磨牙基骨,为-20.783μm;从冠状面观察:上颌骨从中线向两侧呈楔形扩张,楔形底朝向口腔,顶朝向鼻腔.③Y轴方向的位移:鼻腔整体轻微后移;颧骨整体前移.④Z轴方向的位移:腭平面在下降的同时伴前上旋转趋势;鼻腔整体向下移动;整个颧骨向上移动.结论:第一磨牙处加载时,在牙弓前段产生明显的骨牵张作用.牙弓后部增宽明显.鼻腔宽度增加.腭平面在下降的同时伴前上旋转趋势,容易引起开牙合.
推荐文章
有限元法测量犬下颌牵张成骨时非牵张侧骨位移
牵张成骨
单侧不全截骨
非牵张侧
有限元
牙槽骨高度对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应力分布的影响
牙应力分析
桩核技术
牙槽突
双尖牙
有限元分析
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牵张成骨
单侧不全截骨
有限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第一磨牙处横向牵张成骨对上颌骨复合体应力分布和位移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上颌骨 复合体 腭扩张术 牙应力分析
年,卷(期) 2006,(41)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工程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2.6
字数 32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41.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忠英 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口腔科 80 492 10.0 18.0
2 施生根 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口腔科 84 375 9.0 15.0
3 聂敏媛 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口腔科 12 16 2.0 3.0
4 党平 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口腔科 22 182 6.0 13.0
5 丁寅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9 63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上颌骨
复合体
腭扩张术
牙应力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