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脑血流导纳指标改变,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1-08/2003-08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脑梗死患者50例,于急性期(病程1~3 d)作双侧脑血流导纳检测,分析各项指标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并与50例同年龄段健康人作对照.结果:100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流入容积速度比值:脑梗死组低于对照组(左:1.51±0.60比2.33±1.02;右:1.46±0.65比2.25±1.05,P<0.001).②流入阻力指数比值:脑梗死组低于对照组(左:0.64±0.13比0.73±0.12;右:0.66±0.12比0.76±0.12,P<0.01,0.001).③脑梗死组反映静脉返流阻力的Ⅳ相面积百分比和导纳微分环Ⅳ/导纳微分环Ⅰ+Ⅱ比值高于对照组,导纳微分环Ⅳ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0.001).④脑梗死病灶侧Ⅰ相归心支缺蚀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①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导纳检测呈明显特征性改变,其流入容积速度比值和流入阻力指数比值的显著下降,患侧脑导纳Ⅰ+Ⅱ相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和导纳微分环Ⅳ/导纳微分环Ⅰ+Ⅱ比值增高,Ⅰ相归心支切迹评分值显著增高.②该检测可提供评价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管及脑供血状态的客观指标.
推荐文章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
血压调控
预后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PAI-1与t-PA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血浆
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心理护理
脑梗死
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
脑梗死急性期
凝血指标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导纳指标变化的定量评估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梗塞 脑/血液供给 病例对照研究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1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34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04.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陶细姣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1 47 4.0 6.0
2 肖学长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7 107 6.0 10.0
3 苏晓琳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8 67 4.0 8.0
4 周次雄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0 86 5.0 9.0
5 涂景梅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 16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塞
脑/血液供给
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