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油包水(W/O)型微乳液体系中,通过In(NO3)3、Co(NO3)2、HAuCl4和(NH4)2CO3之间的共沉淀反应,制备了掺钴和金的纳米氧化铟的前驱体.对前驱体经300℃焙烧后所得的粉体进行了XRD表征和气敏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氧化铟粉体为立方晶相,随着钴和金掺杂量的增大,样品的晶粒度逐渐减小;同时掺杂1 mol%的Co和1 mol%的Au的氧化铟气敏元件对CO气体敏感性有较大提高,灵敏度达到25.9,而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推荐文章
Cd掺杂In2O3多孔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甲醛气敏性能
Cd掺杂
In2O3
多孔纳米球
甲醛
气敏性能
w/o型微乳液法制备WO3纳米粉体
微乳液
三氧化钨
纳米粉体
微乳液法制备氧化铝纳米粉体的研究
微乳液
氧化铝
正交实验
液相法制备Al2O3纳米粉体的研究
氧化铝
液相法
纳米粉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掺杂Au和Co的In2O3纳米粉体的微乳液法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来源期刊 电子器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氧化铟 微乳液法 掺杂 气敏性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85-198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B381
字数 23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490.2007.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海波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7 427 12.0 18.0
2 沈水发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4 242 6.0 15.0
3 陈新萍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体传感器
氧化铟
微乳液法
掺杂
气敏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器件
双月刊
1005-9490
32-1416/TN
大16开
南京市四牌楼2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76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