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筛选新生隐球菌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蛋白质谱.方法 利用二维凝胶电泳获得新生隐球菌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并对部分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分析.结果 Peroxiredoxin 1及Calpactin Ⅰ light chain等13个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两组细胞间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Peroxiredoxin 1及Calpactin Ⅰ light chain等蛋白可能参与了新生隐球菌对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侵袭过程.
推荐文章
新生隐球菌共孵育后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二维凝胶电泳
新生隐球菌
血管内皮细胞
蛋白质组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膜脂筏结构蛋白质组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控
脂筏
蛋白质组学
胆固醇
他汀类,流体剪切力
内皮功能紊乱
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肺腺癌相关蛋白
肺腺癌
蛋白质组学
蛋白标志物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grp94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
肿瘤坏死因子
蛋白质组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隐球菌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后差异表达蛋白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二维凝胶电泳 新生隐球菌 血管内皮细胞 蛋白质组学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79.5
字数 40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27.2007.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温海 47 250 9.0 13.0
2 顾菊林 12 65 4.0 8.0
3 崔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 29 112 5.0 9.0
4 徐红 10 56 5.0 7.0
5 黄欣 6 30 3.0 5.0
6 汪晓军 2 3 1.0 1.0
7 朱元杰 4 11 2.0 3.0
8 曹湘敏 5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维凝胶电泳
新生隐球菌
血管内皮细胞
蛋白质组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10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