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原油被限制在管道中央以环形液面流动-称为核心渗流的技术已经成为可行的稠油运输替代方法。液膜的润滑作用相当于降低了粘度.因此降低了能耗。该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油在管道内表面逐渐积聚,必须有清管方法。本研究目标旨在通过测定稠油/水相/金属表面体系的接触角研究原油中极性组分对原油接触到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利用烷烃的絮凝和碱液的洗涤分别除去原油中的沥青和环烷酸,用工业镀锌钢作为金属表面模型;研究水相包括纯水;1%氧化钠和1%硅酸钠溶液。在金属表面滴一滴油,在有水相存在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金属表面性质对研究的润湿性影响不大。但是,发现有沥青和环烷酸存在时影响很大。除去沥青和环烷酸,可以降低接触角,使润湿性从油湿性(接触角大于145°)转为水湿性,接触角分别小于45°和80°。由1%硅酸钠和1%氮化钠水相进行的实验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接触角小于60°,我们认为这可用于防止原油在管道表面沉积。此外,本研究认为,在流动试验之前测量静态接触角可用于原油输送表面配方筛选。
推荐文章
以核心渗流方式输送稠油的管道内表面润湿性转变
稠油
岩心渗流
接触角
润湿性
氧化
粗糙度
温度
pH值
基于接触角法表征纺织品表面润湿性应用研究
接触角
表面润湿性
躺滴法
超疏水表面
荷叶效应
乙醇及正丙醇水溶液与金属表面接触角测量
接触角
共沸点
'同心圆锥'模型
粗糙度
粗糙表面上的移动接触线和动态接触角
动态接触角
应力奇点
特征参数
前驱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输送稠油和水的管道内表面接触角测量及润湿性
来源期刊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稠油 沥青 环烷酸 润湿性 油-水流动 核心渗流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8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14.12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稠油
沥青
环烷酸
润湿性
油-水流动
核心渗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季刊
湖北省潜江市广华研究院情报室
出版文献量(篇)
2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