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论题中的"山水的诗",是指来自游历的山水创作,而"诗的山水"则谓诗中的山水题材,可以源于日常生活的耳接目遇,范围更广。本文将以梁朝作品为轴心,前溯大谢,后及阴铿,论述诗中"纪游"和"状物"成分的消长,如何为山水物色的写作带来深刻变化。谢灵运的山水诗得力于"游",谢眺得力于"望",而梁人则进一步拉近焦距,把山水置于放大镜下审视。由此而言,主"视"的梁朝山水诗,其承传意义约有三端:技巧方面,梁人终日捕捉山水物色的形神意趣,善于造境,笔触细密,广为后世取法;体式方面,梁人倾向以一种压缩的写法,求取更大的审美密度,于是无意之间同时又压缩了篇幅,为山水短篇开了先河;内容方面,梁人专注刻画自然景致,不在乎记录经历,使诗中的叙事性质越来越淡,描写性质越来越浓。久而久之,自然景物甚至不必从游历获得,寻常的风月花树,凡物皆有可观,也就大大拉近生活与山水的距离,拓宽了山水诗的领土。可是,自此山水诗和旅游诗的近义关系,却又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推荐文章
谢灵运山水诗的审美特色
谢灵运
山水诗
审美
特色
论宋代文人的山水禅诗
宋代文人
山水禅诗
社会背景
文化因缘
丰富内涵
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
心情
审美兴趣
结构特征
语言技巧
孟浩然、王维山水诗的比较
孟浩然
王维
山水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山水的诗到诗的山水——论梁朝山水诗的承传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梁朝文学 山水诗 何逊 阴铿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18
页数 14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思豪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梁朝文学
山水诗
何逊
阴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