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辽河外围盆地张强凹陷自1991年开始勘探以来获得了较好的油气勘探形势,完成各类探井30口,其中有9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8×104t,批准上报预测储量2486×104t.揭示的含油层位有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共发现5套油层,主要为沙海组上段、沙海组下段和义县组3套油层.石油地质研究表明,张强凹陷主要发育九佛堂组和沙海组2套成熟烃源岩,有效储集层包括碎屑岩和火山岩2大类,浅-半深湖亚相为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背景,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储集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目的层共发现和落实圈闭19个,圈闭面积94.3km2.经分析认为,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的平面分布,构造圈闭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圈闭,3套有效储层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展布,油气运移通道类型多且有效,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条件.根据构造特征、圈闭特征、生储盖条件、油源条件等综合分析认为,张强凹陷今后的勘探重点为七家子洼陷及周边,强1井的钻探成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根据长北断裂背斜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认为七家子洼陷东侧的前辛断裂构造带与长北断裂背斜相比较具有相同的成藏条件,该地区应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推荐文章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多类型油气藏共生特征及其成藏机理
勘探方向
哈日凹陷
油气成藏机理
油气藏类型
银额盆地
东濮凹陷凝析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东濮凹陷
凝析气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模式
东营凹陷
断陷盆地
隐蔽油气藏
成藏史
成藏模式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东营凹陷
山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张强凹陷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石油天然气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油藏类型 生烃中心 构造圈闭 油气运移通道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天然气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22.12
字数 50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752.2007.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浩 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2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45)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层特征
油藏类型
生烃中心
构造圈闭
油气运移通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天然气学报
月刊
1000-9752
42-1273/TE
16开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33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