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详细分析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外对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的现状.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分为内因、外因和复合成因3类,内因包括油层中含有高矿化度地层水、油层中含有较多的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性、油层微孔隙发育、岩石骨架导电及岩石强亲水等;外因包含钻井液的侵入,油、水层对比条件发生变化,深侵入与测井探测范围有矛盾等;既有内因作用也有外因作用的则为复合成因.其评价和识别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评价时应采取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并且与成因机制相匹配,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推荐文章
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方法
低电阻率
油层
粒度
泥质含量
时差
孔隙度
渗透率
华北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分类识别及评价
测井解释
模糊综合判别
低电阻率类型
低电阻率油气层
定性判别
定量解释
花土沟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研究
测井解释
低电阻率油层
相对渗透率
花土沟油田
华北某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实验研究
低电阻率油层
岩电实验
束缚水饱和度
泥质含量
孔隙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现状
来源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成因 识别 评价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4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603.2007.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留运 2 3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255)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93)
二级引证文献  (8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2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24)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2)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电阻率油层
成因
识别
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双月刊
1009-9603
37-1359/TE
大16开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