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辨病、辨证、辨症论治相结合的有机体系,辨病论治体现治疗的全局性,辨证论治体现治疗的阶段性,辨症论治体现治疗的即时性.太阳病的本质为邪袭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和,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表;阳明病病位在中焦的胃肠,性质属实,其有寒、热两大类;少阳病属于热证、实证的范畴,反映了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的本质,相对于太阳病而言,其病位在里,热邪初化,但未至阳明病燥热程度;太阴病的性质,尽管其多属脾阳不足证,但亦有脾阴不足证;少阴病的提纲,是寒化、热化的共同提纲,其脉象应为"脉微、细",从中断句,脉微而见但欲寐,则是寒化证的初期表现,脉细而见但欲寐,则是热化证;厥阴病为两阴交尽,具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特点.
推荐文章
《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来源
《伤寒论》六经辨证本质探析
张仲景
六经辨证
六经渊源
运气学说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内涵与外延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内涵
外延
从六经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六经辨证
水肿
张仲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也谈《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来源期刊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评论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5,6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22.2
字数 65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5627.2007.01.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喜奎 福建中医学院教务处 86 276 9.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六经辨证
评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康复学报
双月刊
1004-5627
35-1329/R
大16开
福州市闽侯上街华佗路1号
34-59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5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79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