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1997-2005年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流行因素,以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减少动物疫源性疾病向人间的传播,避免传染病蔓延.方法 对天津市某区1997-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状况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并结合鼠带毒率、气象资料、农业资料、人口资料,分析出血热发病的流行因素.结果 天津市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由以褐家鼠为原始宿主的Ⅱ型汉城病毒引起.自1997年开始出现流行趋势,之后逐渐增多,到2002年达到高峰,之后逐年下降.9 a间共发生10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2.90/10万,死亡率为0.11/10万,病死率为3.81%;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4-5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44.76%;呈高度散发,全区11个乡镇街70个行政村均有病例发生;30岁组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33.3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7∶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26.67%,外地流动人口发病占发病总数的54.29%;鼠带毒指数与疫情发病率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与发病率呈正相关(rs=0.746,P=0.021);降水量与发病率呈负相关(rs=-0.695,P=0.038).结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鼠类栖息地的破坏,鼠类的迁移,鼠带毒指数升高均是导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上升的原因.大规模的迁村并点和平房改造工程导致鼠类活动频繁,也同样增加了人类感染病毒的概率.应采取科学灭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和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