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海难救助制度是海上运输中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旨在鼓励海上面临丧失危险的货物或船舶得到救助.不过,随着大量古老沉船沉物被发现,一些公司开始以“海难救助”的名义对这些沉船沉物进行打捞,并主张对打捞物享有请求权乃至所有权.考虑到这些沉没上百年的船舶和物品已经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的水下文化遗产,对其适用以经济价值为导向的海难救助制度是否妥当也成了考古学家和打捞者们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明确拒绝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商业性打捞和开发,但也规定例外情形.《公约》的这些规定对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推荐文章
我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管理探讨
水下文化遗产
海洋文化
海洋管理
中国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形成条件、探测与保护探讨
南海
水下文化遗产
探测
海洋综合管理
水下文化遗产的管辖权和所有权
水下文化遗产
管辖权
所有权
国家财产
先占
海洋开发背景下的中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探讨
海洋文化遗产
海洋开发利用
文化遗产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海难救助制度与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兼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
来源期刊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英文版) 学科
关键词 海难救助 水下文化遗产 就地保护原则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60,319-343
页数 4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亚娟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15 60 5.0 7.0
2 LIU Ying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难救助
水下文化遗产
就地保护原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英文版)
双月刊
1813-735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35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