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1573年甘肃岷县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和发震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在1573年岷县地震中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如今的岷县县城一带(当时为岷州府所在地).综合各种资料确定1573年甘肃岷县地震震级为61/2,极震区烈度为Ⅷ~Ⅸ度,震中位于北纬34.4°,东经104.0°,震中精度为2类,震中位置偏差小于或等于25km.该地区构造上位于东昆仑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应变传递和构造转换的中间过渡区,其中的临潭-宕昌断裂带活动特性差异明显,只有部分地段表现出全新世活动特征,地震极震区一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滑坡和基岩崩塌等.综合分析认为,临潭-宕昌断裂带的岷县-宕昌段是甘肃岷县1573年6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推荐文章
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发震机制探讨
发震断层
发震机制
震害
地震烈度
民乐-山丹
2001年施甸地震地质背景与发震构造分析
发震构造
发震机制
地震地质
施甸地震
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公元前186年武都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迭部-白龙江断裂
1765年甘肃卓尼—康乐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卓尼—康乐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573年甘肃岷县地震史料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史料考证 发震构造 甘肃岷县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3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58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683.2007.01.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64)
二级引证文献  (15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6(3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7(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8(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历史地震
史料考证
发震构造
甘肃岷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震
季刊
1001-4683
11-2008/P
16开
北京西城三里河南横街5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6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9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