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合成化学       
摘要:
本文首次利用Ni11催化偶联合成了一系列的磺化聚苯和聚(苯-酰亚胺)质子传输膜材料,在聚合物中引入酰亚胺基团,提高了聚合物的成膜性和机械性能.由于SPI(Ⅰ)和SPI(Ⅱ)中存在不对称结构的酰亚胺基团,破坏了分子链的堆积,因此得到的膜具有较高的水吸收;尽管SPP具有高的IEC值,但水吸收很低.和Nafion 117(1.7?10-1S/cm,at 80℃)膜相比,磺酸的强酸性和良好的相分离结构导致高的质子导电率(大于2.6?10-1S/cm,at 80℃);尤其是在高温时,SPI(Ⅰ)和SPI(Ⅱ)膜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质子导电率,可能是由于酰亚胺的不对成结构使得膜在高温时仍能保持大量的水分子以利于质子传输,例如SPI(Ⅰ)-70在80℃的质子导电率为0.687S/cm,相当于相同测试条件下Nafion 117的三倍.同时,-CF3和全芳香结构的引入大大的提高了膜的氧化稳定性,SPI(Ⅰ)膜在Fenton's试剂中完全溶解的时间高达263h;疏水的-CF3基团引入在氨基的邻位,阻止了水分进攻酰亚胺环,因此膜的水解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柔性链的引入以及酐的低电子云密度,更大程度的提高了膜的水解稳定性,SPI(Ⅱ)-70在140℃的水中250h仍能保持原有的机械性能,这是目前报道的水解稳定时间最长的膜材料.因此,该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质子传输膜材料在燃料电池中应用.
推荐文章
化学稳定的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合成及其表征
磺化聚酰亚胺
质子交换膜
水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
质子导电率.
聚脲酰亚胺膜的制备、性能和液晶分子定向功能的表征
聚脲酰亚胺
热稳定性
微相分离结构
介电性能
预倾角
离子交联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质子交换膜
磺化聚酰亚胺
苯并咪唑
离子交联
二氨基二苯醚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
二苯醚双马来酰亚胺
4,4-二氨基二苯醚
正交实验法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性能磺化聚(苯-酰亚胺)质子传输膜的合成及表征
来源期刊 合成化学 学科
关键词 磺化聚(苯-酰亚胺) 质子交换膜 质子导电率 氧化稳定性 水解稳定性
年,卷(期) 2007,(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136
页数 2页 分类号 O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1511.2007.z1.04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所波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 0 0.0 0.0
2 吴叔青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 0 0.0 0.0
3 邱志明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 0 0.0 0.0
4 李文木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磺化聚(苯-酰亚胺)
质子交换膜
质子导电率
氧化稳定性
水解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合成化学
月刊
1005-1511
51-1427/O6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42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