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位于贝加尔裂谷带中部的滨奥里洪地区主要包括3个大地构造单元:西部滨海山脉、滨奥里洪高原和小海地堑.笔者着重对该地区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特征,特别是对第四纪夷平面的变化、断层的发育、河流的变迁、河流阶地的发育等进行了研究,表明该地区在中新世以来具有强烈的拉张运动与升降运动特征,是贝加尔裂谷带新构造运动表现最强烈的地区.新生代贝加尔裂谷带的发育受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西太平洋俯冲引起弧后扩张作用的影响;中部滨奥里洪地区受到NW-SE向拉张作用,发育了强烈的新构造.
推荐文章
蒙古—贝加尔地区地热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
蒙古—贝加尔
大地热流
地幔柱模型
动力学机制
渤中环形构造带特征和成因分析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探讨
渤中凹陷
渤东凹陷
环形构造带
深部热力构造
地幔热柱
郯庐断裂
石油地质
塔里木盆地中央高磁异常带成因:来自地震反射剖面的新证据
塔里木盆地
中央高磁异常带
南华纪裂谷
双峰式火山岩
地震剖面
吴堡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成因
走滑-伸展
构造样式
成因分析
里德尔单剪
高邮凹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贝加尔裂谷带中部的新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资源调查与环境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发育机制 新构造运动 滨奥里洪地区 贝加尔裂谷带 俄罗斯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调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4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46
字数 47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814.2007.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庆龙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58 1219 20.0 33.0
2 朱国荣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51 663 13.0 23.0
3 黄周传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4 4 2.0 2.0
4 邹付戈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1 2 1.0 1.0
5 盛玲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发育机制
新构造运动
滨奥里洪地区
贝加尔裂谷带
俄罗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地质
季刊
2096-1871
32-1865/P
16开
南京中山东路534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4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