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亲本的粒叶比差异及杂交互作均对F1代产生遗传差异,该试验中石6021、农大99260080等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石6021×农大99260080、鲁麦14×济南17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产生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粒叶比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遗传决定度达87.65%,狭义遗传力为64.71%;在高粒叶比品种选育上应重视高粒叶比亲本筛选利用和杂交后代的早代选择。
推荐文章
冬小麦粒数叶比遗传背景研究
小麦
粒数叶比
配合力
冬小麦后期补施氮钾增产效应分析
冬小麦
后期生长
氮钾配施
增产效应
改良冬小麦生育期的遗传分析
小麦
生育期
双列杂交
冬小麦强优组合选配及其遗传力分析
冬小麦
强优组合
遗传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来源期刊 小麦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粒叶比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年,卷(期) xmyj_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6
页数 6页 分类号 S828.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世平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45 226 6.0 14.0
2 阎翠萍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12 88 5.0 9.0
3 杨玉景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11 41 4.0 6.0
4 靖金莲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17 59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粒叶比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小麦研究
半年刊
16开
山西省临汾市幽并街33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5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