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景德镇学院学报       
摘要:
弱势群体大学生在构成特征上以贫困生为主,一般来自社会弱势家庭.他们的心理症状一般表现为自卑、抑郁、无助与无望感.之所以如此,有生长环境的原因,也有当前社会压力的现实因素.因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人性弱点,采取相应策略;应该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应该开展现实的厉志教育与群体生活教育,全面提升他们的精神面貌与自我道德意识.
推荐文章
浅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弱势群体
和谐社会
权益保障
和谐视野下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和谐社会
弱势群体
法律保护
瑞典的弱势群体保护机制
保护机制
弱势群体
瑞典
社会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
弱势群体
心理健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校园——谈当前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期刊 景德镇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大学生 和谐 心理健康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教育与教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1
页数 3页 分类号 B84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458.2007.01.04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弱势群体
大学生
和谐
心理健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景德镇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8-8458
36-1340/G4
大16开
198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59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