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已有的SSR分子标记对48个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分群比较法研究了从不同类群选出的14个代表亲本相互杂交组合F1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的4个杂种优势群及6个亚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并构成28种可能的杂种优势模式.目前我国杂交籼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模式如明恢63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两系恢复系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仍然表现突出,而保持系群×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群有可能成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两系恢复系和其他类型亲本杂交均能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定向改良后可能会提高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推荐文章
利用SSR分子标记划分杂交籼稻亲本群的研究
杂交籼稻
SSR
杂种优势
亲本群
聚类分析
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利用、划分与演变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基因池
种质进化
杂交水稻的系谱分析与杂种优势利用
两系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
恢复系
保持系
水稻杂种优势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亲本配合力改良的育种技术
作物
杂种优势
配合力改良
育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常用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分群比较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8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1.2+1|S334.5
字数 45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2030.2007.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作楣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45 393 12.0 18.0
2 王胜军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4 125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02)
二级引证文献  (9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籼稻
分群比较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030
32-1148/S
大16开
南京市卫岗1号
28-53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64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