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MoO3和CoMo混合氧化物为前驱体, 制备了碳化钼和碳化钼-钴催化剂, 采用XRD, BET, SEM和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Co掺杂对碳化钼催化剂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入适量的Co后制得的CoMo双金属混合氧化物为MoO3和CoMoO4的两相混合体, 经CH4/H2气氛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反应生成共生共存的Co-Mo2C, Co以金属细颗粒的形态均匀地分散在生成的Mo2C组分之间. 在共生过程中含Co物种的掺入可降低制备碳化钼所需要的还原碳化温度, 使制备的碳化钼颗粒变小, 比表面积增大, 表面Mo2+含量增多, 从而对碳化钼的噻吩加氢脱硫活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Co的添加量以Co/Mo摩尔比为0.2左右较为适宜.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的Co-Mo2C共生共存体系的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 好于由金属Co与Mo2C机械混合法制得的Co+Mo2C二相共存体系. 这表明当两个活性相共存时, 只有经过相互共生过程才能发挥其最佳的协同效应.
推荐文章
碳化钼催化剂的制备及噻吩加氢脱硫性能
氧化钼
碳化钼
催化剂
噻吩
加氢脱硫
TiO2载体特性对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介孔二氧化钛晶须
TiO2载体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钴掺杂增强二硫化钼纳米片的电驱动析氧性能研究
二硫化钼
电催化
钴掺杂
微波加热
二维材料
Ce掺杂ZnO光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水热合成
氧化锌
光催化
氧化
脱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钴掺杂对碳化钼催化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碳化钼 噻吩 加氢脱硫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9-1174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43
字数 49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1-0790.2007.06.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建华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 73 591 14.0 20.0
2 孙桂大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绿色化学与催化研究所 78 850 16.0 23.0
3 靳广洲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绿色化学与催化研究所 34 399 13.0 19.0
4 高俊斌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绿色化学与催化研究所 31 261 9.0 15.0
5 樊秀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绿色化学与催化研究所 4 84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化钼
噻吩
加氢脱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