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固体核磁共振及密度泛涵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MoO3/SnO2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固体酸性.结果表明:在这种催化剂中,钼组分主要是散布在氧化锡表面而非大幅度融入氧化锡晶格结构中;Br?nsted酸位和Lewis酸位同时存在,酸性强于沸石分子筛(如HY和HZSM-5),但酸位浓度相对较低.理论方法计算的催化剂上吸附丙酮的13C化学位移与试验结果很接近,证实了所提出的Br?nsted酸位结构为-Mo-(OH)-Sn-.固体核磁共振试验还证实了这种负载氧化物的氧化性,最后提出了Lewis酸位才是其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推荐文章
MoO3/TiO2-SiO2催化剂的阈值效应
气相流动吸附法
MoO3/TiO2-SiO2
XRD
LRS
分散阈值
HDS
HYD
阈值效应
MoO3/TiO2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脱氢性能
纳米催化剂
合成
环己烷
环己烯
活性物种
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AgMoO2PO4*MoO3相协同效应研究
协同效应
一致性界面
丙烷
选择氧化
MoO3/介孔Al2O3-H2O2体系用于柴油催化氧化脱硫
柴油
介孔氧化铝
三氧化钼
氧化脱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oO3/SnO2催化剂的酸位及氧化中心研究
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MoO3/SnO2催化剂 酸位 固体核磁共振 密度泛涵 氧化性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数学·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7-252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41
字数 36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7-1032.2007.02.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继德 湖南工业大学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实验室 10 78 6.0 8.0
2 许利剑 湖南工业大学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实验室 24 161 8.0 11.0
3 张薇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35 437 11.0 20.0
4 王吉清 湖南工业大学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实验室 10 96 5.0 9.0
5 苏永超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oO3/SnO2催化剂
酸位
固体核磁共振
密度泛涵
氧化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7-1032
43-1257/S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内
42-157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706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