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梨园坝井田勘探资料,初步总结了龙潭组煤层的聚煤规律,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该井田含煤地层的岩性组合、砂体发育特征、古地理、古构造和海水进退等控制因素对聚煤规律的影响.根据含煤地层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和含硫量等沉积特征,确定了该井田含煤地层形成于局限海碳酸盐台地潮坪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由古构造引起的海水进退是煤层聚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海退末期海侵初期,地壳相对稳定,可形成强盛聚煤期.泥炭坪是成煤的重要古地理环境,潮沟和潮道的冲刷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推荐文章
扬子地块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中国
扬子地块
晚二叠世
海陆过渡相
泥页岩
页岩气
勘探前景
重庆地区晚二叠世煤系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重庆地区
晚二叠世
层序地层
聚煤作用
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
阜阳地区
石炭纪
二叠纪
生烃潜力
模拟实验
盆地模拟
小牛煤矿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含煤地层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小牛煤矿
贵州永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黔渝地区松藻矿区梨园坝井田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系聚煤规律分析
来源期刊 宁夏工程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龙潭组 舍煤地层 聚煤规律 沉积环境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实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7-2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2
字数 32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244.2007.03.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炎铭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130 2333 23.0 42.0
2 张聪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16 102 6.0 10.0
3 王晓辉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13 67 4.0 8.0
4 袁伟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8 118 6.0 8.0
5 陈尚斌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1 839 14.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龙潭组
舍煤地层
聚煤规律
沉积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宁夏工程技术
季刊
1671-7244
64-1047/N
大16开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74-8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9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6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