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COD为2000 mg/L的亚甲蓝水溶液作为研究对象,用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技术进行处理,催化剂性能以COD去除率、脱色率以及稳定性来评价.对4种催化剂担体、15种可溶盐活性组分、4种优选铜催化剂的浸渍液浓度进行筛选,并对铜催化剂进行了改性.实验表明,最佳催化剂担体是FSC,活性组分是Cu(NO3)2,并按催化性能对活性组分进行了排序;浸渍液浓度6wt%Cu2+是最佳选择;改性的Cu-Ce/FSC催化剂与Cu/FSC催化剂相比,COD去除率分别为83.9%和84.5%,出水Cu溶出浓度分别为24.1 mg/L和36.1 mg/L,可见改性催化剂与原催化剂的活性相当,但是稳定性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推荐文章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影响因素
乳化液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
均相催化
亚甲蓝对人工砂亚甲蓝MB值测定的影响
亚甲蓝
人工砂
亚甲蓝MB值
石英砂负载氧化铁吸附去除溶液中亚甲蓝的研究
石英砂负载氧化铁
亚甲蓝
吸附
δ-MnO2和Mn3O4催化臭氧化亚甲基蓝特性及差异
亚甲基蓝
锰氧化物
催化臭氧化
脱色
CODc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亚甲蓝水溶液的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湿式氧化 亚甲蓝 催化剂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9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3.1
字数 32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9108.2007.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筱敏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311 3664 26.0 43.0
2 张永利 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 42 300 11.0 15.0
3 王庆雨 1 1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湿式氧化
亚甲蓝
催化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