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人雄激素受体(HUMARA)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分析,检测瘢痕疙瘩中X染色体的失活方式,判断瘢痕疙瘩的克隆状态.方法 选择69例女性患者,瘢痕疙瘩组34例、正常皮肤组35例,分别提取DNA,经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 Ⅰ消化后,对HUMAR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并电泳,通过观察电泳条带判断两组患者HUMARA基因的克隆状态.结果 HUMARA基因的杂合率为85.29%,瘢痕疙瘩组、正常皮肤组的多克隆率分别为72.41%、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克隆样本的出现,表明瘢痕疙瘩不是肿瘤细胞克隆性增殖的结果,而是由接收了异常细胞外信号的内部正常多克隆细胞形成的.此结果有助于未来对确立这一假设异常调整信号在基因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而这一调整信号在普通、异常瘢痕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瘢痕疙瘩的放射治疗
瘢痕疙瘩
放射疗法
X线
电子线
近距离放射疗法
107例瘢痕疙瘩术后两种分割剂量放疗疗效分析
瘢痕疙瘩
放射治疗剂量
放射剂量分次
治疗结果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34例报告
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瘢痕内注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瘢痕疙瘩克隆状态的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发病机制 多克隆 成纤维细胞 雄激素受体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瘢痕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7-3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19.6
字数 27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040.2007.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凤山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整形外科 9 33 4.0 5.0
2 董继英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整形外科 8 33 4.0 5.0
3 李虎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整形外科 7 32 4.0 5.0
4 高扬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整形外科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瘢痕疙瘩
发病机制
多克隆
成纤维细胞
雄激素受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月刊
1673-7040
21-1542/R
大16开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8-56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09
总下载数(次)
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