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分析消弧线圈系统的特征,首先建立了非接地状态下和接地状态下消弧线圈系统的零序等效模型,定义了线路的m参数,利用零序等效模型分析了非接地状态下和接地状态下消弧线圈系统的特征差异,提出了根据中性点电压和两线路m参数比值的状态辨识配电系统的接地故障,它比传统接地判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分析了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特征差异,提出了根据线路m参数的相对最大值确定故障线路的选线方法,该方法不仅对金属性接地故障有效,对电阻接地故障也仍然有效,它弥补了现有故障选线方法的不足.通过仿真证明了所提出的接地故障辨识方法和故障选线方法的正确性,对实录数据的分析也证明了所提出故障选线方法的正确性.
推荐文章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消弧线圈
中性点接地方式
故障选线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选线研究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
接地选线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问题
接地选线
消弧线圈
中性点接地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的选线原理和应用
消弧线圈
单相接地
选线原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调节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辨识和选线
来源期刊 电工技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消弧线圈 单相接地 故障辨识 故障选线
年,卷(期) 2007,(8) 所属期刊栏目 电力系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0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M72
字数 52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6753.2007.08.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和平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电压和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7 1334 19.0 27.0
2 江渝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电压和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 256 8.0 16.0
3 冉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电压和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8 151 7.0 12.0
4 王维俊 7 38 1.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7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41)
二级引证文献  (177)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5(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弧线圈
单相接地
故障辨识
故障选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工技术学报
半月刊
1000-6753
11-2188/TM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6-117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330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1955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