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三国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动物形象被大量运用,有的直接作为器物造型,更多的则用在局部装饰上,其中兔与蟾蜍的形象在当时较为常见。流行于三国时期的越窑兔形砚滴,西晋以后不断地简化和演变,逐步转变为蟾蜍水盂,而兔与蟾蜍都是月亮的代称,象征着团圆吉祥的含义。
推荐文章
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与创新
越窑青瓷
历史
工艺
变革创新
论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的对外输出
唐宋时期
越窑青瓷
对外输出
有效途径
越窑青瓷的海外文化交流探究
越窑青瓷
文化交流
途径
影响
唐代越窑青瓷的美学特点及国内外文化的影响
唐代
越窑
青瓷
美学特点
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越窑青瓷中的兔、蟾装饰
来源期刊 东方博物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越窑 蟾蜍 传承关系
年,卷(期) dfbw_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K87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越窑
蟾蜍
传承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方博物
季刊
大16开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
总下载数(次)
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