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耳部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257耳)耳部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耳内镜表现.耳内镜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有灰白色上皮堆积、霉样痂皮或污秽物附着、黄或黑色颗粒物贴附.耳局部清洁后将达克宁散剂(粉末)均匀喷洒于外耳道.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半年~1年,1次治愈85例(99耳),复发1至2次共61例(101耳),复发3次及3次以上25例(38耳),失访16例.本组引起复发的86例(139耳)中,合并慢性中耳炎39例(48耳),外耳道狭窄(11耳),未坚持上药19例(23耳),有挖耳习惯的82例次.耳部真菌培养多为黑曲霉菌.治疗后耳内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干燥,皮肤充血消失.结论 纠正不良挖耳习惯有助于预防耳部真菌病;耳内镜的使用有助于耳部真菌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积极治疗慢性中耳炎、保持患耳干燥及首次治疗坚持足够疗程用药都非常重要.
推荐文章
耳部真菌感染患者135例临床特征研究
耳部真菌病
临床特征
疗效
声带真菌病12例临床分析
声带
真菌
抗真菌药
鼻窦真菌病诊治51例临床分析
鼻窦
真菌病
鼻内窥镜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耳部真菌病临床分析(附187例报告)
来源期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耳真菌病 耳内镜 临床特点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中耳炎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16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64.16|R764.04
字数 24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922.2007.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小璐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院深圳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4 29 2.0 4.0
2 高春生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院深圳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9 52 4.0 7.0
3 杨琼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院深圳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7 43 4.0 6.0
4 孙彩波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 2 26 1.0 2.0
5 黄丽葵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院深圳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5 81 3.0 5.0
6 李杜若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院深圳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1 2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耳真菌病
耳内镜
临床特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双月刊
1672-2922
11-4882/R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82-114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5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