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由4条断裂组成,其西部的两条分别称鄌郚-葛沟断裂和沂水-汤头断裂.横跨这两条断裂及夹持的中生代盆地,分别获得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年龄分布在102~82 Ma,封闭径迹长度集中在13.0~14.0μm.数据反演结果显示:隆起区在距今105~100 Ma及约距今85 Ma时有过两次快速冷却事件;这两条断裂所夹持的断陷区经历过快速沉降,达到最大古地温后,在距今85~60 Ma快速抬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在沂沭断裂带附近南北向玄武岩脉及北西向断层的断层泥K-Ar年龄数据综合分析,认为沂沭断裂带在早白垩世晚期经历以伸展为主的左行张剪活动.
推荐文章
沂沭断裂带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左行走滑的低温年代学约束
沂沭断裂带
磷灰石裂变径迹
左行走滑
晚白垩世-早古新世
冷却历史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季节性变化特征
沂沭断裂带
重力场
季节性变化
降水量
山东沂沭断裂带早白垩世晚期恐龙足迹特征差异性
山东
沂沭断裂带
恐龙足迹
下白垩统
差异性
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尾波衰减特征
尾波衰减
方法改进
空间分布
沂沭断裂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沂沭断裂带早白垩世晚期伸展的低温年代学证据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沂沐断裂带 裂变径迹 冷却史反演 早白垩世晚期 晚白垩世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5-638,778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96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3-5020.2007.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大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2 1756 25.0 41.0
2 王雪松 20 317 9.0 17.0
3 王先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7 141 7.0 7.0
4 龚道好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 101 4.0 4.0
5 雷永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7 162 7.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7)
共引文献  (1506)
参考文献  (4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95)
二级引证文献  (135)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3(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4(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1995(4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9)
1996(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1997(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8(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19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1)
20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4)
2001(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4)
2002(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8)
2003(5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4(5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5(2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2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沂沐断裂带
裂变径迹
冷却史反演
早白垩世晚期
晚白垩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