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强,采用井震联合方法对储层次生孔隙度进行了预测.首先利用成像测井数据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次生孔隙参数,然后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次生孔隙参数与井旁道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预测全工区储层次生孔隙度分布.采用井震联合方法预测的次生孔隙发育带与钻遇优质储层的井点吻合,预测结果在研究区块有一定的可用性.
推荐文章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主控因素
礁滩储集层
岩溶储集层
白云岩储集层
表生环境
埋藏环境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用
岩溶储层
沉积作用
岩溶作用
构造作用
碳酸盐岩
塔北地区
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作用及油气地质意义
混合水岩溶
海岛岩溶
滨海岩溶
侧面边缘洞穴
表生期岩溶
内幕岩溶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西端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预测
塔里木盆地
古城墟隆起
奥陶系
碳酸盐岩储层
岩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预测
来源期刊 石油物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 成像测井 地震属性 次生孔隙度 模糊神经网络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储层预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7-470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31.4
字数 21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441.2007.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龚洪林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9 301 10.0 17.0
3 李录明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54 840 18.0 26.0
4 刘晓梅 5 105 3.0 5.0
5 孙勤华 7 75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
成像测井
地震属性
次生孔隙度
模糊神经网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物探
双月刊
1000-1441
32-1284/TE
大16开
南京市江宁区上高路219号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13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