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直径为6mm,长为210mm的小型微槽道柱状热管通过机加工方法制成的扁平热管(扁平厚度δ分别为3.5、3、2.5和2mm)的轴向温度分布、极限传输功率、热阻以及蒸发换热系数等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所用的热管为轴向梯形微槽道热管.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极限传输功率随着压扁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将直径为6mm的柱状热管压扁成2mm扁平热管后,极限传输功率降至原来的1/4.将直径为6mm的柱状热管分别压扁至3.5、3及2.5mm时,热阻基本稳定在0.08℃/W左右,但压扁至2mm时,热阻明显增大.直径为6mm的柱状热管压扁成3.5mm扁平热管时,蒸发换热系数增大,但从3.5mm压扁至2mm后,蒸发换热系数急剧下降.
推荐文章
热源位置对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的影响
轴向槽道热管
热源位置
启动过程
微槽道脉动热管的启动及传热特性
脉动热管
微槽道
相变
传热
两相流
毛细作用
"Ω"形轴向槽道热管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槽道热管
传热传质
最大传热能力
毛细力
烧结多孔槽道吸液芯超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
超薄平板热管
烧结
多孔槽道结构
传热
铜粉粒径
热性能
实验验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槽道热管压扁度对传热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槽道热管 压扁度 热阻 传热极限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6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
字数 24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28.2007.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庄骏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72 747 15.0 23.0
2 张红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49 1459 18.0 29.0
3 陶汉中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44 309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83)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槽道热管
压扁度
热阻
传热极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4628
11-4755/TQ
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5号
82-65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760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