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综合评价HIV-Ⅰ宫内传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MIDLIN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和引文检索作为补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信息.采用专用软件Rev Man 4.2.2完成系统评价过程. 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文献8篇,HIV-Ⅰ宫内传播组CD4+细胞计数低于未传播组,WMD=-164.58 95% CI为(-203.64,-125.51);宫内传播组的CD4+/CD8比率低于未传播组,WMD=-0.17 ,95%的可信区间(-0.22,-0.13);HIV-Ⅰ宫内传播组血清病毒载量高于未传播组,WMD=1.08 95%的置信区间为(0.36 ,1.81);宫内传播组的低体重婴儿的发生率高于未传播组.宫内传播组的出生体重低于未传播组的出生体重.宫内传播组的胎盘感染及相关疾病高于未传播组. 结论 母体的免疫状况、病毒水平、胎盘炎症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及胎儿因素等都与宫内感染有关,其中母体免疫状况、病毒水平是HIV-Ⅰ宫内感染的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母体胎盘炎性疾病、其他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与HIV-Ⅰ宫内感染的发生也有关系.
推荐文章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
肝炎病毒,乙型
胎血
疾病传播,垂直
VDR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传播的相关性研究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遗传易感性
经宫内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基因
核糖核酸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宫内传播与DC-SIGN的关系
梅毒
宫内传播
DC-SIGN
Hofbauer细胞
基因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IV-Ⅰ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来源期刊 地方病通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HIV-Ⅰ 宫内传播 危险因素 系统评价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12.91
字数 20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711.2007.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茜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3 413 10.0 19.0
2 涂杰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1 2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HIV-Ⅰ
宫内传播
危险因素
系统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双月刊
1000-3711
65-1102/R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一街380号
58-95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4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1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