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脾阴虚与脾阳虚、脾气虚同为脾虚的主要病证,其论治方法也与其他治脾法不同,但历代医家对之阐述不多.其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药与胃阴虚亦有所不同.脾阴虚的病机是津液虚损,脾失健运,治当以滋脾阴为主,且宜补而不燥,滋而不腻.
推荐文章
论脾阴虚证治
脾阴虚
辨证
方药
医案
脾阴虚证治举隅
脾阴虚
甘淡滋脾
脾阴虚证辨治概要
脾阴虚
证候
脾阴虚证辨治概要
脾阴虚
病因
证候
鉴别
治法
方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脾阴虚及其证治探析
来源期刊 江苏中医药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脾阴虚 历史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教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1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4
字数 25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97X.2007.01.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同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4 15 2.0 3.0
2 龙桂珍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5)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阴虚
历史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中医药
月刊
1672-397X
32-1630/R
大16开
南京市汉中路282号
28-8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40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621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