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地震研究       
摘要:
利用宁洱地震现场流动台网监测资料进行精确定位,结合云南区域测震台网地震波资料,给出了宁洱地震主、余震的震源参数,分析讨论了宁洱地震的震源过程.研究显示,宁洱6.4级地震发震构造为NW向断裂,主破裂走向约N50°W,倾向WS,倾角约80°,断层性质为走滑型.断层破裂长度约为30 km,宽度约5 km,破裂面深2~12 km,断层走向与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基本一致.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宁洱震区地震矩范围为1012~1018 N·m,震源破裂半径为300~3 500 m,应力降为0.004 4~14 MPa.高应力降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4~10 km深度范围内,表明该深度区是宁洱地震的主要活动区域.地震应力降随时间逐渐衰减,表明宁洱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
推荐文章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地表变形的构造分析和解释
宁洱地震
地表变形
发震断层
动力学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视应力研究
宁洱地震
地震序列
视应力
地震辐射能
2007年宁洱Ms6.4地震的地面运动预测
地面运动预测
接收函数
面波频散
宁洱地震
普洱、西双版纳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监测与研究
来源期刊 地震研究 学科
关键词 近场地震观测 震源过程 震源参数 宁洱地震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3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P31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666.2007.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庆谷 12 33 4.0 5.0
2 陈慧 5 14 2.0 3.0
3 叶建庆 38 230 8.0 13.0
4 蔡绍平 18 154 7.0 11.0
5 刘学军 17 137 6.0 11.0
6 高洋 7 22 3.0 4.0
7 何家斌 9 46 5.0 6.0
8 李勇 4 11 2.0 3.0
9 杨周胜 16 79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场地震观测
震源过程
震源参数
宁洱地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研究
季刊
1000-0666
53-1062/P
大16开
197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0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