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vWF-c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分别于急性期(入院后即刻)和恢复期(4周)采血.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活性水平,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结果 ①血浆vWF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25%、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期131%±25%,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84%±19%和对照组72%±13%(P<0.01);亦高于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恢复期为77%±9%,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76%±11%)(P<0.01);②急性期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3%±12%、急性心肌梗死组46%±12%,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7%±10%和对照组81%±17%(P<0.01);亦低于该组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分别为80%±7%和81%±7%,P<0.01);③恢复期各项指标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内科学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酶联免疫吸附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与炎症反应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炎症反应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脓毒症
冠状动脉斑块与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性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冠心病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冠状动脉造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
来源期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29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688.2007.0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匡希斌 47 281 9.0 15.0
2 陈琳 45 147 7.0 9.0
3 陈海燕 5 15 1.0 3.0
4 陈劲松 4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双月刊
1007-9688
44-1436/R
大16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46-20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8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