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门源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北祁连山腹地,为狭长的新生代走滑拉分山间宽谷盆地.其中充填一厚约407~960 m、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红层",长期以来各项研究工作均未能于其中采获任何生物化石.因此,尽管各家均认同其属"第三纪"无疑,但仍对其确切时代存在着较大的争论,而对其时代的确定有助于正确认识门源盆地形成时的构造背景,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红层"形成气候条件与南侧西宁盆地及北邻酒泉-张掖盆地古气候环境所作的对比,深入探讨认为其时代属中中新世,并初步分析了门源盆地形成的新构造运动大陆动力学机制背景.
推荐文章
江西会昌盆地红层及其地貌发育研究
会昌盆地
晚白垩系红层
成景要素
丹霞地貌
模拟增温和丛枝菌根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门源草原毛虫
模拟增温
丛枝菌根
青藏高原
关中盆地上新世地层形成时代、层序划分及沉积相特征研究
地层划分
地层层序
沉积相
上新统
关中盆地
试论后生氧化红层与原生红层的区别
后生氧化红层
原生红层
识别标志
钱家店凹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门源盆地"红层"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来源期刊 高原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门源盆地 "红层" 中新世 构造运动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构造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34
字数 44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86X.2007.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拜永山 22 414 10.0 20.0
2 徐云甫 11 16 2.0 3.0
3 王进寿 13 39 4.0 5.0
4 丁西岐 2 5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门源盆地
"红层"
中新世
构造运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地震
季刊
1005-586X
63-1029/P
16开
青海西宁市兴海路1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3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9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