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铅解毒剂.方法:观察铅染毒组小鼠和N-对羟甲苯甲基-D-葡糖二硫代氨基甲酸钠(HBGD)、N-苯甲基-D-葡糖二硫代氨基甲酸钠(BGD)、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二巯丙醇(BAL)、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五种螯合剂治疗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值和肝脏中铅浓度的变化.结果:醋酸铅染毒(40 mg/kg,尾静脉注射)后,小鼠血清LDH,AST,ALT活性及肝脏LPO值和铅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染铅30 min和24 h后注射各螯合剂(400 μmol/kg,腹腔注射),治疗24 h后HBGD和BGD对铅引起的血清LDH,AST,ALT活性及肝脏LPO值和铅浓度的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HBGD和BGD对铅致小鼠肝脏毒性有较好的解毒作用,且自身毒性小,有望成为理想的铅解毒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螯合剂HBGD和BGD对铅致小鼠肝脏毒性的解毒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螯合剂 肝脏 解毒作用 小鼠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95.2
字数 25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783.2007.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燕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1 200 6.0 13.0
2 谢吉民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25 1011 17.0 27.0
3 陈敏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6 500 11.0 19.0
4 宋霞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 86 5.0 6.0
5 田晓雷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 23 2.0 3.0
6 李伟剑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
1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螯合剂
肝脏
解毒作用
小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7783
32-1669/R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出版楼5楼
28-19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