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推荐文章
我国软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软科学
创新
咨询
咨询产业化
儿童早期发展与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
儿童早期发展
实证研究
我国木材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木材科学研究
现状
发展趋势
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
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早期的地震科学研究概述
来源期刊 高原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早期现代地震学 地震调查 地震监测 地震烈度表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89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86X.2007.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俊玲 7 29 3.0 5.0
2 钟心 4 13 2.0 3.0
3 张惠芳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3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期现代地震学
地震调查
地震监测
地震烈度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地震
季刊
1005-586X
63-1029/P
16开
青海西宁市兴海路1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3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9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