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肿瘤热化疗患者高温期间血气、生化的变化规律.方法 20例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体温升至41.5℃,维持1 h后,再降至正常.监测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体温、血糖、尿量.分别于加温前(T1)、升温至39.5℃(T2)、41.5℃恒温开始(T3)、41.5℃恒温结束(T4)、降温至38℃(T5)抽取动脉血监测pH、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PaO2、PaCO2、K+、Na+、Ca2+、Cl-.结果 随着温度增高,患者PaO2降低,PaCO2增高,pH、BE逐渐降低,AG逐渐增高,K+逐渐增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在降温过程中,pH继续降低,K+迅速降低.整个过程pH均在7.20以上,Na+、Ca2+、Cl变化不显著.结论 热化疗显著影响患者的内环境,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保证麻醉安全的关键.
推荐文章
热化疗对癌症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肿瘤
化学治疗
NK细胞
加温
血液灌流对急性中毒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血液灌流
急性中毒
内环境
麻醉处理对肿瘤患者热化疗的影响
肿瘤
热化疗
麻醉处理
室内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室内环境
检测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化疗对癌症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临床麻醉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高温 内环境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7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19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5805.2007.09.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鑫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44 168 6.0 10.0
2 王志刚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120 620 13.0 18.0
3 金延武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19 130 6.0 10.0
4 李海博 济南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5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温
内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麻醉学杂志
月刊
1004-5805
32-1211/R
大16开
南京市紫竹林3号
28-3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9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185
论文1v1指导